企业文化
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艺苑

镜头里的青春“热辣滚烫”

作者:刘琛琛 时间:2025-05-15   浏览次数:  【字体:

当“五一”的劳动号角与“五四”的青春壮歌在时光长河中相遇,碰撞出的炽热火花,照亮了无数奋斗者前行的道路。我怀揣着相机,踏上寻找这份“热辣滚烫”的旅程,最终在罗布泊的工地上,定格了一段闪耀着青春光芒的奋斗篇章。

清晨,我早早来到工地,站在桥墩下的阴影里,如同一位等待猎物的猎手,全神贯注地寻找着最佳拍摄角度。这里,钢筋林立,机器轰鸣,仿佛是一座充满力量与激情的钢铁丛林。突然,一个机会闪现!我迅速按下快门,在切割机的轰鸣声中,捕捉到了藏在钢筋丛林里的炽热星点。那是钢筋绑扎区一个年轻人的背影,他戴着安全帽,半跪在承台旁。尽管膝盖硌着凸起的石子,他却浑然不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电动捆扎机飞速转动,扎丝随之翻转,发出“簌簌”的轻响,宛如一首独特的劳动之歌,又似在编织一列开往夏天的钢铁诗行。

晨光悄然爬上他后颈新蜕的皮肤,细密的汗珠在熹微的阳光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也是奋斗的勋章。他挽起半截袖子,古铜色的小臂肌肉随着动作有力地鼓起又落下,恰似一座移动的雕塑,展现着力量与美感。磨得发白的工装裤膝盖与地面不断摩擦,扬起细碎的尘土,他却毫不在意,熟练地调整着钢筋的位置,按下电动捆扎机,扎丝迅速打旋,将钢筋捆绑得结结实实。

抬起头,他冲我露出灿烂的笑容,虎牙嗑开沙粒般的晨光,眼底跃动的光斑比钢筋的反光更加明亮。通过攀谈,我得知他叫小何,是作业队伍里最年轻的钢筋工。别看他年纪轻轻,手艺却十分精湛,捆扎钢筋的本事连许多老师傅都称赞不已。

罗布泊的天气就像一块变幻莫测的魔镜,前一刻还是湛蓝如洗的天空,转眼间就被狂风揉成混沌的黄色。风沙越来越大,模糊了小何的护目镜。他快速伸手抹过镜片,在视野短暂清明的瞬间,我看到他的眉毛上也沾满了沙粒,仿佛成了一位英勇的“黄眉大侠”。风卷着工装袖口猎猎作响,刚绑好的箍筋被风吹得摇晃起来,他立刻伸手按住,嘴里还嘀咕着:“你就使劲刮吧!看是风厉害,还是咱们扎的铁骨厉害。”那语气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当风沙扯碎了最后一缕天光,班组长的哨声裹着沙粒刺耳地响起。小何握着电动捆扎机的手停顿了一下,抬头望向漫天昏黄,眼神中似乎还带着一丝意犹未尽。“收工!”哨声再次响起,工人们才陆续直起腰。邻近的工友笑着用满是老茧的手拍拍小何的后背,催促道:“赶紧走,再晚沙子该把人埋了!小何弯腰将扳手、捆扎机等工具仔细拾进工具包,金属碰撞声在工具包里叮当作响。他取下护目镜,认真地擦拭镜片上的灰尘,又伸手拍打工装的肩袖与裤腿,让藏在衣褶纹路里的沙粒顺着布料滑落。简单整理后,他单肩挎紧工具包带,踏上了漆色斑驳的通勤车。

车子在扬尘中颠簸着返程,我握着相机,翻看拍摄的素材。此刻,我才明白,最动人的不是宏大的施工景象,而是小何捆绑钢筋时那专注的眼神,那是对工作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

当镜头盖“咔嗒”合上的瞬间,我豁然开朗:所谓的“热辣滚烫”,并非仅仅是镜头营造的视觉冲击,而是无数个像小何这样的平凡身影,在阳光下全力以赴、执着奋斗的模样。当“五一”的劳动号子与“五四”的青春誓言交织,那些沾满泥浆的工装、磨破指腹的手套、被晒成古铜色的肌肤,就是对“青春”二字最生动、最鲜活的注脚。它们诠释着青春的力量,彰显着奋斗的价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各自的岗位上绽放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热血篇章。(作者单位:一公司)

集团简介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隶属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工程建设、科技研发、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及商贸经营等于一体的国有特大型建筑...[详细]
联系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