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劳模风采 | 最美工地“发明家”

作者:局宣 时间:2025-05-07   浏览次数:  【字体: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铁二十一局职工马小利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中铁二十一局平庆铁路项目职工、火车头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马小利扎根施工一线,坚持发明创造,被称为工地“发明家”。30多年来,马小利以工地需求为导向,就地取材,自主研发,先后成功研制出22种施工设备。这些发明创造运用在工程建设保安全、创优质、提工效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有效促进了施工生产“多快好省”,为企业创效节支2000余万元,取得国家专利、各类技术创新成果150余项。

马小利(左)与同事交流钢筋加工工艺

2023年,他光荣当选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被评为“最美铁路人”,成为铁路建设行业唯一一名受表彰者。2024年3月,马小利作为第六届“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在国铁集团举行的首场报告会上,分享了他的新时代铁建人奋斗追梦的感人故事。如今,已然成为工地“发明家”的马小利,职业起点却是一位农民工。马小利的工匠精神和劳模事迹,在中国铁建可谓是无人不知,他也是很多铁建员工学习的榜样、创新的导师。

小革新看着很小,但在现场很实用

“学好一门技术,以后靠手艺吃饭。”1988年,18岁的马小利带着父亲的叮咛离开家乡陕西富平县,辗转多地开始了打工生涯。从机修厂到建筑工地,他一直干焊工活,逐渐精通了电气焊工的各种技艺。2006年初,他来到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都汶高速公路项目从事钢筋加工工作,这也是他人生转折的地方。

该项目部担负全线头号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龙溪隧道的施工任务,这是一座全长7300多米的高瓦斯隧道。当时,掌子面急需一台开挖台车,但瓦斯隧道里不能见一丝火星,台车无法在洞内完成焊接。且洞内还有正在作业的衬砌台车挡道,外购的开挖台车成品根本无法通过。

“能否不用电焊作业进行组装?”马小利想出一个好办法——把开挖台车原有的300多个焊接点全部设计成用螺栓连接,将零部件分别送到掌子面后仅需1天就可以组装完毕,既安全又省事。方案实施后,项目部就提拔他当钢筋加工班班长。

首次创新就得到了鼓励,马小利就此迷上了发明创造。在项目部的支持帮助下,项目缺什么设备他就造什么设备,设备不好用就改造优化。先后在该项目又研制出喷锚混凝土配料机、H型钢弯曲机、多功能吊装设备,被工友们点赞为“四大发明”。

2009年4月28日,马小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月6日,该公司与他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他成为中国铁建第一位“转正”的农民工。

只要肯钻研,创新无处不在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马小利自此矢志于项目建设,马不停蹄奔波在该公司后续承建的各大项目施工一线,在兰渝铁路、兰新高铁、浩吉铁路、贵南高铁、延黄和眉太高速公路等项目留下创新创造的足迹,逐步成长为最接地气的工地“发明家”。

2012年,在兰渝铁路项目,他设计的“保温拌合站”实现施工不受冬季低温限制。2013年,在兰新高铁项目,他创新研发的“无砟轨道运输吊装车”,解决了无砟轨道整体道床施工运输难题,研制的“悬臂平台”,让高达50米小峡湟水河特大桥排水系统吊装施工突破地形限制;2018年12月,在蒙华铁路项目,他研制的隧道内施工车辆原地掉头装置,只需按钮操作,长9.1米的混凝土罐车30秒就可以完成掉头,被同事们称赞为“掉头神器”……马小利研发的一个个小创新小发明,解决了施工生产微末处的一个又一个难点,但这对马小利来说,却是无数个挑灯夜战、苦思冥想的积累。他说:“我都是利用下班时间看书学习,对加工模型反复研究,图纸画了一摞又一摞,直到成品满意,才‘放过自己’。”

在小改小革的同时,马小利也深刻认识到知识的力量。除了参加技能培训,他通过成人自考取得了西安交大电力系统自动化本科学历。过去,他都是手绘设计,现在已学会了用电脑画设计图,研制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跟上了工程建设的新形势新变化,还被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聘为特聘教授,蝶变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一个人创新不行,要让更多的人会创新

随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工地现场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2015年,中铁二十一局在浩吉铁路项目2号钢构班成立了“马小利劳模创新工作室”。自此,马小利不再单打独斗,随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加入,整个团队充满朝气和活力。“这是我的创新之路再出发。”马小利说。

受到马小利潜移默化之后的农民工王刚,跟着他一起研制出8字筋弯曲机,各种尺寸8字筋都能加工,克服了钢筋扭曲现象,被定为蒙华铁路项目的全线标准,引来兄弟单位参观取经;曾经跟马小利共事多年的职工何海洋,反复跟马小利探讨构思,提出并形成了自行式水沟电缆槽模板QC成果,成功取得国家专利。

目前,从马小利工作室走出了近10名项目常务副经理、总工和劳模创新工作点负责人。马小利和他的团队共取得国家专利超过百项。马小利说,作为工作室带头人,就要让越来越多的一线人员从不敢创、不会创,到人人创、争着创,为工程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只有在工地一线,才能找到创新的方向

工地“发明家”名号传出去以后,来找马小利帮助解决问题的人越来越多。2019年6月,中老铁路玉磨段一位项目总工打电话,说隧道锚段施工数量大,衬砌台车频繁拆卸、转段,工期等不起,请马小利过去帮忙。他马上坐火车赶到昆明,然后转乘大巴、皮卡来到工地,经过20多天钻研,研制出一台不用拆卸的锚段衬砌台车,保证了隧道按期贯通。

由于他研发的多种施工装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设备购置费,曾有多家单位开出高薪“挖”他,他却把自己“焊”进了工程建设。他说,工地也是大舞台,小岗位也有大作为。如今虽然年过半百、获得过许多荣誉的马小利,依然在各个项目的施工一线奔波忙碌。“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太快,我必须时刻努力,扎根工地、刻苦钻研,以更多更好的创新发明,为国家交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沙石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劳动看似平凡,但能成就梦想”。马小利的故事是一部奋斗者的传奇,只要在前进的路上不忘初心扎根企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每一名劳动者都会走出一条在新征程上的奋进之路、光荣之路。

集团简介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隶属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工程建设、科技研发、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及商贸经营等于一体的国有特大型建筑...[详细]
联系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